近期准备写一个工具包 @kuizuo/utils,由于要将其发布到npm上,必然就要兼容不同模块(例如 CommonJS 和 ESModule),通过打包器可以很轻松的将代码分别编译成这不同模块格式。
恰好 rollup 3 正式发布,也算是来体验一下。
笔记
近期准备写一个工具包 @kuizuo/utils,由于要将其发布到npm上,必然就要兼容不同模块(例如 CommonJS 和 ESModule),通过打包器可以很轻松的将代码分别编译成这不同模块格式。
恰好 rollup 3 正式发布,也算是来体验一下。
目前技术圈的发展速度可谓是有目共睹,尤其是前端,每隔一段时间就出新的技术,可以说让很多初学者非常畏惧,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不知道从何学起。
同时也有很多人,只局限于使用手头已掌握的技术,而不愿去尝试新技术。举个例子,如今 vue3 都已经正式发布,但仍还有停留在 vue2 不愿尝试 vue3 的开发者。而 java 都发布 18 版本了,可还有很多人都还使用着 java8,这种现象可以说是非常常见了。
这里说说我个人编码经验与看法,仅作为个人观点,没别的意思。
如果你的项目要长期使用并维护的话,那么代码自动测试就非常有必要使用。因为没人能保证在修改代码后,不会引发其他额外 bug(功能失效,渲染失败),而在修改完代码后,跑一遍测试就能很大程度让开发者发现自己所修改的代码是否存在问题,是否会导致原有功能失效。
尤其是在其他人接手这个项目时,诱发 bug 的概率自然也就更高(因为他有很大的可能不知道这部分代码的上下文的功能用途),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开源项目与大型企业的公司都会使用自动化测试,以及要求一定的代码覆盖率。
当然如果项目不是长期维护的,那么完全没必要编写测试代码,这么做无疑是在浪费开发者的时间。
之前搭建过 Gitlab,但是就只是搭建而已,并未实际使用,因为我大部分的代码还是存放在 Github 上。
并且大部分项目都是在 Vercel 上运行的(Vercel 是真好用),但是最近国内访问 vercel 情况不容乐观,貌似被墙了呜呜。然后 Gitlab 的资源占用非常严重,几乎占用了一半的服务器性能,可 点我 查看运行状态。与此同时,随着很多私有项目越来越多,使用 git 私有仓库以及 Vercel 部署,肯定不如自建私有 git 服务和自有服务器部署使用体验来好。
于是就想搭建一个轻量级仓库,同时支持 CI/CD。经过一番的调研,决定使用 Gitea 和 Drone 作为解决方案。